高低溫試驗箱在低溫段(通常≤0℃)運行時,箱內結霜是常見問題,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控溫精度下降、降溫效率變慢,甚至影響壓縮機壽命。需先明確結霜原因,再針對性解決。
箱內濕度超標(最常見)若測試樣品本身含水分(如潮濕的元器件、未干燥的材料),或開門時外界潮濕空氣進入,低溫環境下空氣中的水蒸氣會直接在箱壁、蒸發器或樣品表面凝結成霜。典型場景:測試含液體的樣品(如電池電解液殘留)、頻繁開門取放樣品后,結霜速度明顯加快。
設備密封性失效箱門密封條老化、變形或破損,導致外界濕熱空氣持續滲入;或箱體焊縫、管路接口密封不嚴,外界水分進入后在低溫區結霜。判斷方法:關閉箱門后,用手觸摸門體邊緣,若感覺有明顯漏風,大概率是密封條問題。
除霜系統故障高低溫試驗箱通常自帶自動除霜功能(如電加熱除霜、熱氣旁通除霜),若除霜加熱管損壞、除霜溫控器失靈,或除霜周期設置不合理(如周期過長、單次除霜時間過短),會導致霜層無法及時融化,逐漸堆積。
緊急停機除霜(適用于霜層較厚,不影響測試進度時)步驟:①停止試驗,取出箱內樣品并妥善存放;②關閉設備總電源,打開箱門,讓箱內溫度自然回升至室溫,霜層自行融化;③用干抹布擦拭箱內積水,重點清理蒸發器表面(避免殘留水分再次結霜);④檢查密封條是否完好,若有破損及時更換,再重新啟動設備。注意:禁止用尖銳工具(如螺絲刀、鏟刀)刮霜,以免劃傷蒸發器或箱壁,導致設備泄漏。
不停機應急除霜(適用于測試無法中斷,霜層較薄時)若設備支持 “強制除霜" 功能,可在控制面板開啟該模式(通常單次除霜時間 5-15 分鐘,具體參考設備說明書),期間箱內溫度會短暫回升,需確認樣品是否耐受(如耐高溫的金屬件可適用,敏感電子元件需謹慎)。若無強制除霜功能,可暫時將設定溫度提高至 5-10℃,保持 10-20 分鐘,待霜層融化后再調回目標低溫,過程中需監控樣品狀態。
控制箱內濕度與樣品水分測試前確保樣品干燥(如對潮濕樣品先在真空干燥箱預處理),避免帶水、帶油的樣品直接放入;若測試需模擬高濕環境,需選擇 “高低溫濕熱試驗箱"(而非單純高低溫箱),其自帶濕度控制系統,可避免水分無序凝結。
優化設備使用習慣減少開門頻率:每次開門時間控制在 30 秒內,取放樣品后及時關閉箱門;開門前先平衡溫差:若外界濕度高(如梅雨季節),可先打開設備門體緩沖層(若有),或用干毛巾擦拭門內側,減少濕熱空氣進入。
定期維護設備密封與除霜系統每周檢查箱門密封條:用干布擦拭密封條表面灰塵,若發現老化、開裂,及時更換同型號密封條(建議每年更換 1 次,延長設備壽命);每月檢查除霜系統:①查看除霜加熱管是否通電(可通過萬用表測電阻,正常阻值通常為幾十歐);②確認除霜周期設置(一般建議每 6-8 小時除霜 1 次,單次 5-10 分鐘,具體根據箱內濕度調整);每季度清理蒸發器:關閉設備后,用壓縮空氣(壓力≤0.3MPa)吹除蒸發器表面灰塵,避免灰塵堆積影響換熱效率,間接導致結霜。
若除霜后仍頻繁結霜,或伴隨以下問題,可能是設備核心部件故障,需聯系廠家售后:
除霜后降溫速度明顯變慢,甚至無法達到目標低溫(可能是壓縮機缺制冷劑、蒸發器泄漏);
除霜時設備報警(如除霜溫控器故障,顯示 “除霜超時" 代碼);
箱壁出現大面積結冰(非結霜),可能是箱體保溫層破損,外界熱量滲入。
通過 “先排查原因→即時除霜→長期預防",可有效解決高低溫試驗箱低溫段結霜問題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與測試數據精準。